Wednesday, March 23, 2011

要如何栽培孩子?

最近,我在看一本书,书名是《你的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强项》,一本多元智能开发全书。书中提到我们人有各种各样的智能,包括数理逻辑智能、语言智能、空间智能、音乐智能、身体运动智能、人际交往智能等,只要父母适当地刺激孩子,孩子的智能是可以得到开发的。我本来都不喜欢看这一类型的书,因为我觉得顺其自然最好,只要孩子健康、开心就好,我并不期望他成为什么天才。只不过幼儿园的院长派给我的定心丸,不得不让我对孩子刮目相看,不好好地栽培他又好像浪费了,再加上家婆的半推半就之下,我开始接触这一类型的书,开始烦恼要如何发掘孩子的兴趣,进而加以刺激他。

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唱歌跳舞,其实我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有想过送他去学音乐;看到孩子爱画图,我也想过要送他去学画画,但这些都只限于“想想”而已。因为我个人习惯了思前顾后(所以做不成大事),我考虑了很多。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孩子还不会自己上厕所,所以我想等他大一些再说;到了现在他会自己上厕所了,我又怕他呆不住两个小时来学习一些特别技能,我非常非常地不愿意让他感觉这一切都是强迫性的。我有问过他:“妈妈送你去学画画,好吗?妈妈不会在你的身边的,只有等到你画好了以后,妈妈才会来带你。”他本来说好的,但第二天再问他一次,他又说不要了。我不想强迫他,所以一拖再拖。其实应该让他去尝试的,每次都只是空口说瞎话,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体会到,又怎么知道喜欢或不喜欢?

但这的确是个矛盾的问题。书看多了,常常有提到孩子最有效学习的时候,就是父母亲陪在身旁的时候,教他之余,大家也一起成长,印证了教学相长这句话。上班的时候,我和老公平均每一天只能陪孩子三个小时,所以只有在星期六、日,我们才有一整天的时间在一起。如果我们再送他去学这个学那个,那我们可以在一起的宝贵时间不就更加少了!

最近在面子书上看到了中学时期的同学,我察觉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我也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和老公分享。以前在学校,成绩很出色、很受到老师欢迎的同学,出来社会以后,都只是普通打工族;而当时候在学校寂寂无名、在放牛班的同学,出来社会以后却各有成就,大多都自己创业,很有本事地打理自己的生意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?我能想到的,是那些书呆子,当书读得太多以后就变得很会计算,算前算后了以后,就什么都不敢尝试了,毕竟创业有一定的风险所在。我和老公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,前怕狼,后怕虎。最后,结论是:“书一定要读,字一定要识,读书是求知识,不要作书呆子,不要太在意分数。”老公也说不要奢望孩子以后要考科科A,只要在重要的科目中(比如在马来西亚很重要的语文科:国语)都能顺利过关,在感兴趣的科目中取得相当亮眼的成绩,那就别无他求了。

再想想,如果孩子小时候像我,那我就会减少许多烦恼。因为妈妈告诉我,我从小到大都是那么乖巧,功课会自己做、书会自己读,从来没有让她担心过。但是,长大后我却不想孩子像我,三十一岁人了,年复一年,每个月还在等待领那几千元的薪水,没有任何成就可言。我希望孩子会比我和老公更有胆识,勇敢面对挑战,勇敢尝试对的东西,就算跌倒了也会自己爬起来,青出于蓝,一定要更胜于蓝!

给孩子的话:“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能够好好利用你的专长,创出属于你的一片蓝天。但要紧记的是,无论做任何东西,‘懒惰’会是我们最大的敌人。一直以来,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,勤劳、努力、坚持、头脑清晰、敢于尝试。”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